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时间:2017-08-07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卢梭的《爱弥儿》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布鲁纳的《教学论》
2. 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实施 B. 计划
C. 检查 D. 总结
3. (  )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它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A. 实践性知识 B. 本体性知识
C. 文化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简短性、及时性、教育性
B. 班会活动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
C. 班级活动包括晨会活动、班会活动和少先队活动
D. 少先队的组织机构是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
5. “壬戌学制”以(  )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 美国 B. 日本 
C. 欧洲 D. 俄国
6.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具有(  )
A. 可替代性 B. 可转换性
C. 可度量性 D. 可操作性
7. 小学生体育达标测试属于(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相对性评价 D. 绝对性评价
8. 教育目的的作用是(  )
A. 导向、激励、评价 B. 导向、激励、控制
C. 调控、激励、规范 D. 导向、控制、规范
9.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基本、使用广泛的方法是(  )
A. 访谈调查 B. 调查表法
C. 查阅资料法 D. 问卷调查
10. 夸美纽斯曾说过:“过度的练习和过度需要记忆的功课,使人恶心。”这句话表明教学应遵循(  )
A. 直观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主体性原则
11. 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12. 世界上早的智力测验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D.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3. 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思想接近
14. (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A. 自我认知 B. 自我意识
C. 自我体验 D. 自我监控
15. 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  )
A. 奥苏伯尔 B. 布鲁纳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16. 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参观法
C. 讲述法 D. 讲解法
17. 教材的主体是(  )
A. 教学指导用书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辅导资料
18.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意志
C. 品德情感 D. 品德行为
19. 教师须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连续性 D. 主体性
20. 教学和智育是(  )
A. 同一关系 B. 因果关系
C. 隶属关系 D. 交叉关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碑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觉得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请根据文中教师的课堂表现,谈谈你对课堂评价方式的理解。


2. 有位教师上《万里长城》一课,教学句子:“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老师问学生: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会有哪些人?
学生说:男女老少什么人都有。
老师又问:不同的人登上长城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请想象一下这些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时,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生1:一位小伙子登上长城,目睹了这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不禁竖起大拇指:“啊,确实了不起!”
师:真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啊!
生2:一位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跟着爸爸妈妈登上了长城,自豪地说:“啊,长城太伟大了!”
生3:一位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小姐登上长城,摇着头、耸着肩、伸出双手:“Oh,very good!”
师:外国人也对这举世无双的建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生4:一位老外登上了长城,望着这蜿蜒曲折、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连声说:“Great Wall China!China Great Wall!”
师:好个“长城、中国!中国、长城!”
生5: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登上了长城,他踩着长城平整的方砖,举目远眺:“这可是我多年的心愿呢,今天我终于登上了万——里——长——城!”
师:是啊,让我们也赶快加入其中,去感受一下长城的伟大吧!
学生满怀激情地高声朗读。
请你针对以上课堂片段,谈谈这位教师这样设计课程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静夜思》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小诗,请根据你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请用工整的楷体把这首小诗写在下面。(5分)
(2)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为这首小诗配一幅简笔画。(10分)
(3)请为这首小诗设计一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要求的教学导入。(2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略。
2. A【解析】实施是将计划变为行动,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3. D【解析】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主要是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本体性知识主要用于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4. C【解析】少先队活动不属于班级活动。
5. A【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6. C【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可度量性。
7. D【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进行评价时,每个人的成绩只与统一的、固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即这种评价并不照顾评价对象的整体水平状况而提高或降低评价标准。题干的描述属于绝对性评价。
8. A【解析】略。
9. D【解析】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查阅资料、问卷法、开调查会、访谈法和调查表法,其中基本、使用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10.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量力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11. 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平行管理的概念。
12. A【解析】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3.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认同的概念。
14.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自我意识的概念。
15. A【解析】略。
16. C【解析】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论证。所以,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述法,讲解是适合理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17. B【解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8. C【解析】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19. B【解析】“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0. D【解析】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因此,二者是交叉关系。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
2.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3.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材料中的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2. 学生的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学习行为,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个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这种感悟的个性化就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展示,不应以统一的答案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并因势利导,教师须为“设计”留出空白,赋予更多的可塑性。材料中的这位教师就充分地尊重和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自己的积极引导,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地进行,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营造了积极向上、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略。
(2)简笔画略。
(3)教学导入:
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习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